石家庄灭鼠公司介绍黄胸鼠危害的勘察技术
黄胸鼠(Rattus flavipectus)别名黄腹鼠、屋顶鼠,体形中等,与褐家鼠比较,体较纤细,善攀登,多匿居于建筑物的上层及裂缝间。在粗糙面上能直攀而上,还可沿铁丝、电缆而行。由于城市环境的变化,砖木瓦顶结构房屋减少,一度黄胸鼠密度在城区显著降低。近年来黄胸鼠适应了现代高层建筑,2008年石家庄市鼠密度监测发现,黄胸鼠构成比已超过褐家鼠。在长江以南城区甚至某些北方地区密度显著上升,再次成为城市家栖鼠的优势种。
一、黄胸鼠习性
通过观察发现黄胸鼠昼夜活动呈双峰型,节律,在不同季节的昼夜活动中,出现的两个活动高峰期有差异。一般在17-23时出现第一个活动高峰期,随后活动逐渐下降,1一3时出现第二个活动高峰期,到翌日晨6时活动基本停止。在两个高峰期中,以上半夜活动为最强。春季黄胸鼠的取食频数比较少,昼夜活动的高峰期出现的较迟,分别出现在23和3时。夏季,黄胸鼠昼夜活动出现的两个高峰期与春季基本一致,但取食活动比春季强,取食量也大。
研究表明,鼠类在自然取食条件下,对食物的选择功能,是由鼠自身饥饿条件反射和日活动的时间节律决定的,它们以夜间活动为主。黄胸鼠每天的23时前后通常产生第1次饥饿信号,表现为外出觅食。每天呈现2次取食活动高潮,取食玉米碎的活动量较小,稻谷较大。在人居环境则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,一般夜晚人离开及开始活动,与人的作息时间和所在场所的经营活动密切相关。
黄胸鼠已经适应了现代高层建筑复杂装修、管道纵横、四季温暖的环境,比褐家鼠更容易发展抗药性,栖息习性使得防治技术要求更高,因此在城市鼠害防治中需要特别重视现场勘察,加强对其的研究,发展综合防治方法,减少黄胸鼠对人类的危害。
二、黄胸鼠危害勘察
1. 黄胸鼠鉴别
黄胸鼠别名黄腹鼠、尾鼠、屋顶鼠,体形中等,体长约140-180mm,体重约60-180g。与褐家鼠比较,体较纤细。背毛黄褐色,腹毛棕黄色,尾毛上下部色相同。耳大且薄,向前遮盖上眼部。尾长大于体长。口鼻尖长,后足细长,前足背面中央毛色暗灰,后足背面白色。乳头5对即胸部2对,鼠蹊部3对。
黄胸鼠粪便为香蕉状或称腊肠形,新排除的鼠粪为黑色,10天后变成暗灰色,久之则霉变。实验观察,黄胸鼠日均鼠粪排泄31粒,依据食物种类而异,最多52粒,最少10粒。可以依据鼠粪新鲜度、形状和数量判定调查环境中的鼠患。
2. 黄胸鼠危害勘察
由于复杂的现代装饰、纵横交错的管线和四季如春的高档建筑物兴起, 黄胸鼠又找到了合适的栖息环境。调查结果表明房间吊顶的天花板隔层区域黄胸鼠活动最频繁(21.33%),管道井内次之(16.67%),地面最低(6.13%)。现场勘察经常可见在管道上、吊顶的天花板管道出入口处黄胸鼠攀登留下的明显痕迹。在天花板内和管道井内可发现很多具有黄胸鼠特征的香蕉状鼠粪。武汉市某座投入使用不足3年的高档办公楼,在地下层至22层顶楼均发生黄胸鼠危害。预计未来在现代高层建筑中,黄胸鼠的危害将越来越严重。
在现场勘察时,应特别关注黄胸鼠进出通道、鼠道及活动区域、取食点、并询问活动规律,危害程度,对防治工作的要求和期望目标等。绘制勘察建筑平面图,对典型的鼠迹拍照存档,认真填写现场勘察表,现场或在1个工作日内提交给业主。